最近最喜歡看的臉書是neurochild community,從腦神經科學的觀點出發,來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幾乎每則貼文都覺得很有收穫和按一個愛心不夠啊~~今天跟大家分享,以腦神經科學的觀點,解釋為何『威嚇和體罰』的教養方式,不能將孩子正向的帶領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身為完全反對體罰的人,真的特別想分享這篇,是因為語嫣時不時會在網路上的親子分享區,看到關於『體罰』的討論,很多家長覺得『不打怎麼教』、『不可以打小孩,這是暴力,如果犯錯最多就是打打小手心而已』;或是一些網路很紅的部落客家長,分享他如何『有道理、制度、有愛的體罰孩子』。
不管他們的出發點是什麼,這些其實都是在『體罰』孩子的支持者。
對我而言,體罰就是暴力行為,就是因為『我比你拳頭大、所以我打你』,不管再怎麼用道理制度包裝、用愛粉飾太平,暴力就是暴力。
直接再次高呼:「Magda Gerber說:『很多恐怖的事情,仗著愛的名義進行。但當你尊重你的孩子時,你不可能會做出恐怖傷害孩子的事。』(“Many awful things have been done in the name of love, but nothing awful can be done in the name of respect.”)」
尊重孩子,真的比愛更重要。
作者:FB:neurochild community
譯者:江語嫣
當孩子出現令人頭痛的行為時,成年人試圖藉由命令、怒吼、懲罰或使用認知操縱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是一件完全徒勞無功的事。
因為從大腦狀態的角度來看,當一個孩子投降時,會加劇孩子的恐懼或恐嚇的感覺,這使孩子處於“低腦”(lower brain)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兒童變得只能以「本能反應」回應,並且在這種充滿挑戰的情況下,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會逐漸升高,而不是成年人所期待的被壓制往下的原因。
當孩子使用大腦的位置越低,也就是說,離他們使用大腦的部位離腦幹越近,孩子此時的時間感知能力、認知能力越低,同時他們的本能反應能力和情緒反應就越高。兒童的大腦狀態會極大影響他們的聆聽能力、學習力,理解力和應對生活環境的能力。
有多種原因會導致大腦狀態失調,據專家表示,很多時候的主因是由於多種創傷事件。被認定有ADHD或ADD的兒童,比較常使用他們大腦下方的區塊。專家一再提倡、也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大腦的發展過程,最初都是從底部到頂部發育的;這意味著先是腦幹開始發展,然後依次是大腦的其餘部分,由下往上發展、直到大腦的新皮層。因此,當我們與一個有狀況的孩子打交道時,我們應該以一個系統的方式,依照孩子腦部發展的方向,從大腦的底部到頂部,逐一建構連結的方式進行。
布魯斯·佩里(Bruce Perry)博士提供了一個非常好記得“三個R”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變得平靜和清晰。它從建立情緒調節技巧,再發展到建立連結,然後發展到理性(理解力)。
以大腦發展為基礎的方法,會因每個孩子的差異性,在發展的時間或深度而出現不同的狀況,並且當你理解你的孩子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時,你也會藉由經驗上的反複試驗,來確定孩子的發展走到了哪一個階段,以及所面臨的狀況。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小技巧,去提醒自己什麼是最有效的應對方式。特別要考慮每個孩子的個人情況和個性差異,以釐清要用哪些方法才是合適的。
注意:我們做了下面簡單的手冊,希望可以快速地幫助到大家
#情緒調節(情緒的掌握)
⚖️鼓勵體感體驗:用擁抱,厚重的毯子或有節奏的重複性活動(例如來抓我、搖擺或擊鼓的由席)運動肌肉群。
⚖️進行有規律的重複性節奏活動:步行,跑步,跳舞,唱歌或重複性冥想呼吸。
⚖️提供全然的保證:說諸如“我沒生氣”,“沒有人在責備你”,“這不是什麼嚴重的狀況”或“你很安全”之類的話。
⚖️使用建立關係的工具:通過無預設立場、提問式的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以澄清的問題,或是表示同理心,讓孩子知道你是真誠地嘗試著理解他的經歷。
⚖️練習將孩子的情緒還給孩子,與你的情緒分離:讓孩子的情緒發生。時間會是最有幫助的朋友,對你所愛的孩子來說,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自我調節。
⚖️放低你的肢體:以比他們高大的姿勢站立在孩子身旁,會使他們感到壓力、不知所措,請放低成年人的肢體,蹲下到孩子的視線高度,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
⚖️讓他們玩耍:簡單、不複雜、無目的性的遊戲是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最棒的方式。
#建立連結
👥一起玩:藉由一同遊戲,創造出彼此之間的連結和信任關係。
👥愛那個孩子:說“我愛你”,或用你的方式,認真的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懷。
👥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產生連結的語言:提醒所有好玩的事情都是經過計劃中,或分享孩子做了哪些讓你感到驕傲的小事情。
👥重新調整自己:真正與他們的利益聯繫在一起,孩子會感到你們是為著相同的目標而努力。
👥擁抱:製造催產素的古老方法,擁抱能使神經系統平靜並達到放鬆的狀態。
👥參與活動:去思考孩子喜歡做的什麼,然後與他們一同去做那些事。
👥重拾童心:一個4歲的孩子一天笑會300次,相較之下、成年人一天只笑17次。讓孩子也幫助你與內心的孩子重新建立關係。
👥真正看到對方:真心的關心彼此,而不只是想解決問題。專注在問題上會使我們忘記了自己,但是我們需要先照顧自己、才能解決任何問題。
#理性(理解力)
🧠 使用協作式問題解決方案:找到適用於每個人(成年人和小孩)的問題的解決方案。
🧠 解釋“為什麼”:當孩子理解狀況時,他們會改變行為。
🧠 分享您的感受:有些孩子尚未形成完整的“同理心”,所以他們並不理解其他人的狀況,因此請試著讓他們理解。
🧠 一起反思:將發生的事情整理好,並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方式說明,強調因果關係,並對應情緒上的反映。
🧠 問問題:多問一些問題,會發現對方不同的面相、找到你之前並不知道的事,有助於多了解彼此多一點。
🧠 清晰表達:單字、詞句有時需要經過多次使用,才能獲得含義或表現出其中細微的差別。請不斷繼續嘗試。
🧠 鼓勵信心:行動需要力量去推動。讚美,特別將表現出色的地方圈點出來,鼓舞勇氣。
🧠 使用模擬的方式增進刺激: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逐步解決問題:講故事、編故事、娃娃舞台劇扮家家酒、將發生經過畫出來、或其他藝術表現方式,藝術品,讓孩子更深入的學習並更容易記住。
用支持孩子的全部、以及整個大腦的方式來面對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將使互動變得更加輕鬆和更友善。
請注意,孩子具有挑戰性的行為會觸發我們自己的『戰鬥-飛行-凍結』反應,因此,對於所涉及的每個人,用整個大腦去面對,而不要使用『低腦』去啟動本能反應,實際上可以讓所有再一起面對這個情況的每個人,都變得更加輕鬆和友善。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