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為什麼遵從親密育兒派無法保證你與小孩之間能建立出安全依附關係?(一)


作者:Diana Divecha, Ph.D
譯者:江語嫣


幾個月以前,我朋友生了一個小孩。原本她的生產計劃是請專業助產師協助居家生產,但是產程延滯了好幾個小時,寶寶轉向並且卡住,助產士判斷需要採用後送醫院的計畫,於是便將艾蜜莉亞帶上車,開車至1公里不到的醫院急診,順利、安全的生下健康且漂亮的女寶寶——席維雅。一家三口快樂地返回家中。
 
當寶寶六週大的時候,艾蜜莉亞有嚴重的乳房感染,她非常痛苦的繼續親餵母乳、和擠奶,但這些過程實在是太痛了,加上她需要服用抗生素,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餵母乳的初衷,讓席維雅喝配方奶。艾蜜莉亞對於無法繼續餵母乳,感到非常挫折和內疚。她的家庭醫生對她說:「記得找其他方式與妳的寶寶產生連結。」這句話更加重她的挫敗感。
  
非常幸運的,席維雅一直是一個睡得很好的寶寶,她非常喜歡睡在緊靠著媽媽大床的嬰兒床上。即便如此,在席維雅四個月大的時候,艾蜜莉亞擔心寶寶和她的連結完整、不夠親密,於是她想藉由和寶寶同床就寢來克服這個問題。席維雅卻不太喜歡這個改變,當他睡在媽媽旁邊,她開始毛躁不安,當愛蜜莉亞將她放回嬰兒床時,她就平靜下來,這個狀況讓艾蜜莉亞更擔心他們之間的親密連結並不完整。
  
身為一個發展心理學家,艾蜜莉亞是我過去幾個月所認識的很多朋友和客戶們的化身,他們都共同分享這個類似的故事,這些發生在現實裡、令人受挫的故事常常讓我感到難過。因為當每一個選擇:居家生產、親餵母乳、與寶寶同床,都有其好處,但沒有任何一個選擇,可以直接影響照顧者和寶寶建立安全依附關係、寶寶的未來心理健康、或是未來發展。
  
明尼蘇達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發展心理學家、艾倫·索爾福指出:「『安全依附關係』並不是用一連串的『小技巧』得以建構完成。」身為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他在安全依附關係議題上的研究超過四十年。
  

為什麼我們搞不懂何謂安全依附關係呢?


在過去八十年裡,發展科學家們歸納了解到,照顧者和寶寶之間,有些非常細微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終身,尤其是在於塑造寶寶的人格上。
  
艾倫·索爾福更進一步解釋:「安全依附關係是寶寶藉由探索和歸納他的感受後所產生的一種關係,他讓寶寶對於照顧者,有一個深層且不會改變的信心,相信照顧者是願意回應寶寶的需求的。」
  
健康的安全依附關係,至少會有三個方向:
  • 提供安全感
  • 建構不同的情緒,例如:安慰挫折,製造快樂,提供平靜
  • 提供可以安全探索的基礎
  
在冗長的安全依附關係研究裡,心理學家實在沒有好好的解釋何謂安全依附關係,以及告訴大家該如何建構它。在這個缺乏對安全依附關係正確觀念的同時,『安全依附關係』又被立意良善的小兒科醫生以及他的伴侶—— 威廉.西爾斯和瑪莎.西爾斯,以及他們的孩子和整個其推薦的教養方法給徵招了。他們引領出了「著重安全依附關係的親密育兒派」,主張一種未經科學證實能建立出『安全依附關係』的特別育嬰方式,和生活方式。想當然耳,這個方法也同時衍生出許多對於『如何定義安全依附關係』的疑惑(以及壓力和內疚)。
  
西爾斯家族所推廣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方法,後來由擁護者組成國際親密育兒團體,並且提場八個最主要的中心思想,特別強調:親餵母乳、同床共眠,長時間的肌膚親密接觸、像是使用寶寶背巾(背帶),和情感回應。這些做法對於措手不及的新生兒父母,的確都是立意良善,並且這些建議聽起來都是以站在寶寶的立場為出發點的方法、充滿了愛與支持。有些建議方法除了站在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觀點上來看以外,對寶寶非常有幫助。但是這些建議常常被過於教條化的要求遵守,導致出現像是艾蜜莉亞這樣的案例:無法不經過醫療干涉的完成分娩,再深信只有透過親餵母乳以及與寶寶同床共眠才能完整建立與孩子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這樣的母親承受無以名狀的壓力和痛苦。
      
      
      

謝謝今天的收看、未完待續......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註:原文在這裡,有人翻得比我快的話歡迎一起來!
What is a Secure Attachment? And Why Doesn’t “Attachment Parenting” Get You There? April 3, 2017, from Developmental Science

留言